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穿梭在大山里的“摩的”女村医

    信息发布者:橙香源农业
    2018-05-02 18:43:50   转载

    “杨医生,你快来,我疼的实在是受不了?”“杨医生,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杨医生,辛苦你了,骑了这么远的路,又不收点油费,我们啷个感谢你啊!”......这就是每天骑着由老公自己加固的一辆男士摩托车、背着一个药箱、疾驰在重庆市深度贫困乡奉节县平安乡林口村各家各户,不管走到哪里当地老百姓都能喊出她的名字,被村民们视为身边的“守护神”——“摩的”女村医杨兴玉。



    “摩的”女村医杨兴玉


    22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总是在大山深处穿梭,守护着当地群众的健康,赢得了家乡父老和广大患者的真心信赖。



    开启“村医”情缘


    杨兴玉的父亲是一位行医六十多年的老村医,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杨兴玉从小就开始学习医术,并取得了中医中专文凭,毕业后便在平安村开始了她的村医生涯。


    那时,为了山旮旯里的乡亲能看好病,不受到病痛的折磨,坚强好胜的她总是不断的强迫自己要快速提高自己的医术,恶补自己欠缺的医学知识。每周三徒步几十里,一次也不缺席、不迟到,来到乡卫生院接受远程培训,同时还积极争取参加全县乡村医生培训。村里没有医疗书籍,她便通过请教老医生、到书店买医疗书籍的方式坚持自学。



    厚厚的纪录本


    平安村的邻村--林口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更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极其不易。2006年,在平安乡卫生院的安排下,杨兴玉来到了林口村,她的工作场所就设在一所只有两间教室的老旧村小里,周围全是农田,齐全的医疗设施、设备更无从谈起。于是,杨兴玉自掏腰包,拿出4000元钱,置办三个木柜,摆上必备药品、放上诊疗档案后便开始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杨兴玉为村民测量血压

    在这样的环境里,杨兴玉一干就是十年。2015年,卫生室终于换了“新颜”,借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东风”,旧房子重新粉刷了、村小学生搬走了、还铺上了水泥地面,室内按照药房、治疗室、诊断室、值班室、观察室“五室”分开、相对独立的原则进行了重新布局。


    “医疗条件改善了,看病方便了,村民们脸上的欢笑也更多了,这也更坚定了我的工作信念。”看着一步步改善的医疗环境,杨兴玉笑得合不拢嘴。



    买来“摩的”出诊


    林口村交通不便,山路崎岖,村民居住分散,离卫生室较近的村民都会到卫生室来看病,更多的患者却需要杨兴玉上门诊疗。


    刚到林口村时,杨兴玉的大女儿才三个月。然而,为给患者治病,每次出诊时,她不仅要背着沉甸甸的医药箱,还要背着女儿,在大山里一走就是几个小时。



    杨兴玉步行数十里为村民诊治


    “那时候每天差不多都得走几十公里路,能多去一家是一家。”杨兴玉说。在2014年以前,杨兴玉出诊全靠走路,用脚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甚至凌晨四点才能回家。


    近年来,林口村的交通正在一步步改善,村里新修了公路,也有了硬化路。于是,杨兴玉果断买了一辆摩托车,以节约出诊时间,方便更多人就诊,更缩短村民们的疼痛时间。杨兴玉的老公放不下她的安全,对她的摩托车还特别进行了加固处理。


    去年农历5月27日晚,67岁的柳柱生突然肚子疼痛难忍、并不停的呕吐,命悬一线。恰巧这天杨兴玉的摩托车被借走,她依然和往常一样,熟练而又迅速地背上医药箱、拿上手电筒,在乡间小路上“飞奔”一个多小时后来到柳柱生家。


    然而病情紧急,卫生室更没有相关药物,于是她四处联系,辗转多人后终于对症用上了药,为病人减轻了疼痛,直到好转送往县城就医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而此时已是凌晨一点,杨兴玉还得在月光的陪伴下独自一人走路回家。


    “多亏杨医生的帮助,才挽救回了这条命。”柳柱生说,不仅医术好,更有一颗热情、敬业的心。而像这样凌晨回家、摸黑出诊的情况,对杨兴玉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现在,杨兴玉每天都坚持着自己的作息时间--半天接诊,半天出诊。只要一个电话,不管黑夜白昼,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日严寒,她都会骑着“摩的”立马赶到病人家。



    赢得群众点赞


    家住林口村18社、现年62岁的贫困户丁先富患有乳腺癌、支气管炎等病症,常年卧病在床。3月的一天,丁先富起床后感到头疼脖子疼,由于病重又行动不便,更不能颠簸,便拨打了杨兴玉的电话,请她到家里来治病。


    杨兴玉又一次骑着摩托车来到18社贫困户丁家富家为她治疗,而这已经是杨兴玉今年第八次到丁先富家出诊了。而从卫生室到丁家富家不仅要骑半个小时摩托车,还要走上二十分钟山路。



    杨兴玉驾着“摩的”在大山里穿行


    “杨医生每次都能及时赶来,不管多晚、多累,总是等输完液后才会离开,加上药钱每次都只需要三十来块钱,最多也没有超过五十。”说起杨医生,丁先富用一个她有深意的“好”字概况了对她所有的感激。


    前年,杨兴玉接了村医生涯中最远的一次出诊,为居住在巫溪县松涛村黑沟淌(小地名)的梅元佳老人治疗肠胃炎病,而这里距离卫生室50多里地。对于杨医生的到来,老人连连道谢:“她态度好、医术好、收费还低,更不收出诊费和油费,真是个好医生。”而当天,杨玉兴骑着她的摩托车一共走访了17户人家,累得连饭都无力再吃了。



    杨兴玉为村民看病


    “态度好、医术好、热情、温暖、讲诚信、乐于奉献、敬业、辛苦、像女儿一样……”谈起杨兴玉,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无不连连点赞。22年来,杨兴玉始终坚持“哪里有需要就立马到哪里”,不论时间早晚、不论天气好坏,她始终在乡间穿行,始终面带微笑、待人温和,在为群众送去健康的同时更送去了温暖,留下了欢笑。


    同时,她还经常电话问候每一位患者,或是主动上门复查,总是利用村民们的休息时间逐户上门进行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现在,档案柜里厚厚的记录本上更满满的记载着林口村每一位在家村民的“健康档案”,每一位村民的健康状况、具体住址她都早已熟记在心。


    “只要村民需要,随时准备出发。”杨兴玉说,虽然独自出行有时也会害怕,但想着病人的痛苦,这些害怕就瞬间变成了浮云,看到村民们健康的笑容,就是最大的满足,更是最大的动力。


    如今,“摩的”女村医时刻都在大山里穿行,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大山深处群众的健康,更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